
近日,工信部公布2018年(第2屆)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此次共設置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19個三級指標,其中四個一級指標分別為規模效益、服務支撐、成長創新和發展環境。綜合發展指數體系由全國、分行業、分地區三個發展指數組成。
報告顯示,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中,規模與創新齊頭并進,而產業機構轉型趨勢也日趨明朗。
全國發展指數154.6比上年提升18.7
本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全國發展指數154.6,比上年提升18.7,顯示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呈現持續向好發展態勢。其中,四個一級指標中,規模效益與成長創新兩項指標對全國發展指數的貢獻與拉動作用突出。
工信部表示,根據全國發展指數計算結果,2017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呈現出四個亮點:一是規模效益指數較快增長,產業提質增效進程加快;二是成長創新指數大幅提升,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強勁;三是服務支撐指數高位平穩增長,產業對工業轉型升級及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凸顯;四是發展環境指數穩步提高,產業發展的外生動力持續增強。
據悉,本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效益指數136.5,比上年提升17.3,提升幅度較上年擴大6.8,對全國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27.6%;本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長創新指數172.3,比上年提升39.4,提升幅度較上年擴大38.5,對全國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58.7%;本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服務支撐指數181.2,在四個一級指標中數值最高,比上年提升7.6,對全國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9.6%;本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環境指數123.2,比上年提升4.2,指數提升幅度與上年基本持平,對全國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4.1%。
產業結構轉型三大主要方向
細分行業發展指數,也采用定基計算方法,以2014年為基期進行計算,但與全國發展指數相比,在指標體系整體架構不變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對三級指標進行了微調。設定2014年三個細分行業發展指數分別為100,近幾年的指數得分均在100以上,通過縱向比較,反映分行業年度的變化情況和發展趨勢。
本屆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嵌入式系統軟件三個細分行業發展指數分別為143.6、167.1、128.1,比上年提高6.6、25.4、11.6。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分行業發展指數顯示,2017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三個細分行業發展呈現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特點。從三個細分行業構成看,2017年分別實現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以及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1.7萬億元,3.1萬億元和0.7萬億元,占全部軟件產業比重為30.8%、55.5%和13.7%,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占比提高1.4個百分點,技術的去產品化、軟件產品的云化以及項目集成服務化成為產業結構轉型的主要方向,帶動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在軟件產業中的比重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本屆三個細分行業發展指數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業指數增長最為迅速,增幅達25.4。
而軟件產品行業規模效益和成長創新指數帶動作用明顯,2017年行業主營業務利潤率17.4%,研發投入強度10.1%,在三個細分行業中居于首位;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服務支撐作用凸顯,2017年服務支撐指數242.2,比2016年大幅提高39.7;嵌入式系統軟件受益于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工業技術軟件化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發展環境不斷完善,2017年發展環境指數151.0,比2016年提高43.4。
來源:南方日報